淄博大学的新生与传承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题目较长,叫“淄博大学两次胎死腹中,山东理工大横空出世,山科大成了受害者”。笔者对淄博大学创建历史作了简单调查,感觉“淄博大学两次胎死腹中”的说法是错误的。淄博大学不存在胎死腹中。1992年,淄博市委、市政府酝酿成立淄博大学,1994年8月1日宣布淄博大学正式成立,淄博大学由此诞生。以市办大学名义办学近五年,1998年4月国家教委正式批准淄博大学为综合类本科层次大学,但是校名改为淄博学院。淄博大学得到了新生。 淄博大学的创立是淄博市发展高等本科教育的先驱,是改革开放的硕果,是淄博市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为了澄清这段历史,有必要对淄博大学创建申报过程作一简要回顾,以正视听。1992年8月,时任市委书记杜祥荣提出要将淄博建成“三名城四中心”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正式提出要创建淄博大学。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新泰围绕建设文化名城,写出了一篇6000多字的《关于建设文化名城的几点思考》的文章,在文章中也正式阐述了创建淄博大学的重要性及思路,该文在淄博日报全文发表。

杜祥荣书记指示李新泰,搞好调查研究,尽快拿出创建淄博大学的思路方案。1992年底,李新泰任市委副书记后分管教育。从1992年秋冬到1993年5月,李新泰与市政府分管教育副市长一道先后连续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围绕创建淄博大学争取意见。理出了创建淄博大学的目标及思路。李新泰在第三次会议总结中讲话说:“我们为什么要建大学,主要能解决人民群众上大学难的问题,1992年大学录取率,还不足考生的30%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缺人才的问题。再是为建材分院找出路。根据三次座谈会大家的建议,淄博大学要建成一座占地千亩、万人规模的综合类本科院校。我们要走联合的路子,用改革的办法。联合的路子即淄博师专、建材分院、市职工大、市电大、市第二卫校五校联合组建淄博大学。”这些意见得到了市委书记杜祥荣同志的肯定和支持。

在上层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创建淄博大学很快进入了决策程序。1993年7月,市计划委员会向市政府呈报了《关于创建淄博大学的初步意见》,1993年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研究同意了市计委意见。1993年8月市委召开常委会,正式决定创建淄博大学。并随之下发了《关于成立淄博大学筹建领导小组的通知》,市委任命李新泰任筹建领导小组组长,任命王学刚、冯梦令、康寿美、关玛莉、段杰为副组长。并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于庆臣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自此创建淄博大学正式进入了筹建阶段。筹建领导小组认为,筹建申报淄博大学,只靠临时机构难以完成,必须建立实体班子。经市委、市政府研究,1994年7月26日,市政府下文公布了淄博大学领导班子。正式任命淄博师专副校长王志民为淄博大学校长,任命庞允荣、朱文平、安茂杰为副校长。随之市委公布庞允荣为淄博大学党委副书记,主持校党委工作。

1994年8月1日,淄博大学筹建领导小组召开大会,市委副书记、淄博大学筹建领导小组组长李新泰代表市委、市政府宣布淄博大学领导班子名单,郑重宣布淄博大学自当日正式成立,并提出了“边规划、边建设、边办学、边申报”的“四边”要求。

淄博大学领导班子成立后,首先抓了大学总体规划及校园定址和设计工作。很快形成了《淄博大学建设总体方案》、《淄博大学校园建设规划》、《淄博大学专业设计规划》。专门请了省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三个规划进行了论证修改。经多方争取意见,校址定在西八路以西,用地1000余亩。1995年10月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了校园定址。1996年2月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批准了各项规划及设计方案。

1996年3月,李新泰接任中共淄博市委书记后,加快推进校园开工及建设步伐。1996年4月9日,市委市政府在今天山东理工大学综合办公楼前,隆重举行了淄博大学开工奠基仪式。副省长张瑞凤到会讲话,他讲“淄博大学的建设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是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鲁战略的重大举措,表明了淄博市委、市政府有争、创、干的精神,淄博在有一定困难的条件下敢干、敢冲上去发展事业,为民造福,精神可贵”。淄博大学的开工建设,大大鼓舞了淄博人民的士气,各界人士纷纷捐款。开工奠基后,淄博大学筹集资金、选拔队伍,立即展开了校舍建设。到1997年8月底,仅用一年多时间,10200平米的学生公寓,3030平米的学生食堂正式竣工交付使用;4700平米的教学大楼进入扫尾阶段,具备了当年在新校秋季招生的条件。

淄博大学贯彻 “四边”精神,扎实抓了招生办学工作。经市政府批准,1994年10月,以淄博大学名义,首届招生707人,设置了16个专业,直到1998年,连续招生5年,共招生2502人。对1996年首届毕业生,全部分配了工作,对农村户口的作了“农转城”。淄博大学首届毕业生分配工作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淄博大学筹建领导小组及淄博大学,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千方百计的做好申报工作。筹建领导小组、关玛莉、王志民等有关人员多次跑济南汇报争取。1995年3月20日,省教委副主任、省高校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曾繁仁带队来淄考察淄博办大学的情况,取得了省教委的支持。李新泰接任市委书记后,多次向省委书记赵志浩、副省长张瑞凤汇报,请求省委、省政府支持淄博办大学。赵志浩书记当即打电话催办。1996年3月21日省政府省长办公会正式研究同意淄博市政府关于申报淄博大学的报告,并于6月14日省政府将淄博办大学的报告致函国家教委。在此基础上,关玛莉、王志民等又带队多次去北京向国家教委高校设置部门汇报。1996年11月1日,国家教委高校设置评委会派专家组来淄博视察,专家组由国家教委高教司原司长龙中正带队来淄博考察了3天。听取了李新泰、关玛莉的汇报,视察了淄博大学校园及办学情况,专家组认为:“淄博市关于建设联合大学的举措,符合国家高校调整的原则,大方向是正确的。”专家组还认为:“淄博市建设一所本科院校的条件基本已经具备,这些条件包括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新建校园设施及规划,雄厚的财力支持,全社会的共识等。因此淄博建设本科层次高等院校不论从必要性、从合理性还是可行性都已具备了条件。”1996年12月9日至11日,国家教委高校设置评审会议在昆明召开,副市长关玛莉又带队赶到昆明,向评委汇报争取,评委会投票通过了淄博办大学的申请,但校名改为淄博学院,层次以大专为主。对改名为淄博学院,淄博能接受,因为地市申报办的大学,一般不叫“大学”,统称某某学院。但办学以大专为主,淄博不能接受。为此,关玛莉又带领淄博大学的同志30多次跑济南、北京汇报和争取。1997年6月8日,王志民带着李新泰给国家教育部原常务副部长张承先的亲笔信,请张承先部长帮助协调解决。最终国家教委高教司经慎重考虑,同意淄博学院为综合类本科院校。1998年4月,国家教委正式下发了建立淄博学院为综合类本科院校的通知,这也成为继青岛大学、烟台大学创建十五年后,山东省第一所获批的本科院校。为筹建申报淄博大学,淄博市上上下下奋斗了5年多,最终取得了成功。

淄博大学自1994年8月1日正式成立,诞生之日起,就有班子、有队伍、有规划、有校址、有招生、有成果,是实实在在的实体,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国家教委的充分肯定,它高高屹立于淄博大地,怎么叫“胎死腹中”呢?它只是在1998年4月,国家教委在批复中改名为淄博学院,将淄博大学办成综合类本科院校的实质没有改、没有变,淄博学院继承了淄博大学除名字外的全部,并有了国家户口,这应该是淄博大学的新生。2001年4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成立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是山东理工大的两根支柱,没有淄博大学就没有淄博学院,没有淄博学院,就没有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就坐落在原淄博大学的校址上。淄博大学是山东理工大的源头之一,淄博大学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这段历史是谁也不能否定!说“淄博大学两次胎死腹中”是错误的。

原创文章,作者:newsmorni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ewsmorning.cn/article/684.html

(5)
newsmorningnewsmorning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2024年11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